目前,我国仍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接种乙肝疫苗依然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而对于乙肝疫苗加强针到底该怎么打,你知道多少?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绝大多数受种者体内可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但在实际接种工作中,也有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HBs产生的情况发生,这种现象称为无应答;抗-HBs<10mIU/ml则为低应答。低/无应答的机制尚未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可能因素:遗传、免疫功能异常、乙肝病毒变异、机体已发生隐匿性感染、检测方法不敏感等,另外有研究显示,年龄、接种部位、吸烟、饮酒、母亲血清中病毒含量以及使用的疫苗类型和接种剂量均与低/无应答有关。此外,艾滋病、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糖尿病、恶性肿瘤、营养不良等疾病会导致受种者免疫功能障碍,也可能引起低/无免疫应答。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分为两部分,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接种乙肝疫苗除产生抗体(体液免疫)以外,还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细胞免疫。而抗体检测仅能反映体液免疫水平,目前临床上还不能常规检测细胞免疫水平。因此,并不能说检测不到乙肝抗体就没有保护效果。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肝疫苗有3种不同生产工艺,如接种某一种疫苗发生低/无应答,可更换接种另一种疫苗。例如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后出现低/无应答,可更换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研究表明,对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再接种1剂乙肝疫苗后,有15%-25%的人可产生保护性抗体;如再接种3剂,大部分人可产生保护性抗体;但对于经两次完成3剂全程免疫仍然不产生抗体者,在两次全程接种后(共6剂),不推荐再次进行接种。若原来接种10ug剂量的乙肝疫苗无抗体产生,可尝试接种高于10ug的剂量,从全球应用经验看,用于健康正常人群的乙肝疫苗剂量阈值是20ug。

1.乙肝表面抗体<10mIU/ml或乙肝两对半全阴性①16岁以下儿童:依然为3针(0-1-6月),每针10ug或20ug,建议用20ug。②16岁以上青少年及成年人:3针(0-1-6月,每针20ug)。如仍未阳转可再接种1剂次60微克乙肝疫苗;再次免疫后大约80%接种者可出现抗体阳转。2.乙肝表面抗体为10-99mIU/ml或乙肝两对半中仅有乙肝表面抗体为“弱阳性”、其他均阴性出于个体保护目的,亦可选择加强一针。如慢性乙肝感染者家属、肾透析病人、经常接触血液或分泌物的人员、器官移植受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高危人群建议加强一针。一般认为,乙肝疫苗免疫成功后,免疫保护至少可持续15~20年,期间无需进行加强免疫;但仍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检测,如发现抗-HBs消失或低于保护水平(10mIU/ml),建议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如需了解成人乙肝疫苗相关信息可向淄博市疾控中心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咨询,电话0533-2155131。
来源:淄博疾控
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编辑制作: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