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淄博广电 > 融媒 > 融媒列表

老党员讲故事|我为祖国炼石油
中华宽带网 2021-04-24 09:39:37 字号:- +

 1966年4月,齐鲁石化的第一个工厂——山东胜利炼油厂在临淄大虎山破土动工。当时,建设同等规模的炼油厂需要三年多的时间,而他们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建成投产。胜利炼油厂为什么建在了偏远山区,建设者们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提速建设的,今天我们跟随石油工人李久清,一起感受那段我为祖国炼石油的峥嵘岁月。

李久清,1938年出生,祖籍辽宁锦州,1978年入党,1966年随第一批石油工人进驻胜利炼油厂,原仪表车间车间主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克拉玛依油田和大庆油田相继开发后,石油生产依然满足不了经济建设的需求,而当时只有胜利油田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经中央批准,石油部开始组织胜利油田大会战,胜利炼油厂就成为了这次会战中的配套项目。

李久清

当时是我们国家的形势是,毛主席号召,要“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候,所以这个厂子选在这个地方,当时有点备战的意义,它在我们临淄这个地方再往里面就是山,这个大虎山,在大虎山的后面选的这么个地方。

为了支援胜利炼油厂的建设,东北第二石油公司从南京抽调出50多名技术骨干,作为第一批先遣部队进驻临淄大虎山山区,正式拉开了建设胜利炼油厂的序幕。

李久清

这个地方当时筹建的时候,一共是三路大军,一路当时是炼油建设公司,是从南京调过来的主力部队,第二路队伍就是北京的设计院,就是炼油厂的设计部门,第三路就是我们生产准备这一路,我就属于生产准备这一路的,从东北老炼油厂调过来的。

作为先遣部队的一员,已经是3个孩子父亲的李久清,告别故乡和亲人来到了淄博。

李久清

我们当时也是全国开展学大庆,石油工人只要国家一声令下叫上哪就上哪,没二话,我们从东北来的时候,头一天通知我们,第二天就做准备,就是学大庆的那种精神,国家叫我们走,说走就走。后来他们过来以后,说这些事,在那边怎么苦、怎么困难,带着三个孩子都很小,我感觉着有些亏待他们。

建厂初期,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最困难的时期,国企职工很多年都没有增加工资。考虑到会战地点一般都远离城市,劳动强度又大,石油部给参加会战的职工每月增加了12元的野外津贴。当时一般职工月工资四五十元,中层干部七八十元,领导干部一百元左右,12元的野外津贴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久清

但是咱这个指挥胡涵秋同志,他作为一个老党员老革命,严格要求自己,这12块钱他一直没要,所有人都有,按国家规定是人人都有的份,他自己就提出来他不要这12块钱,这种精神鼓舞着职工鼓舞着党员,老革命干部就是这种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满怀着为祖国炼石油的热情,李久清和工友们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中。为早日生产出优质石油,李久清和工友们干九天才能休息一天,有时遇到突击任务,休息日也要加班生产。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的情况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石油工人们都能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特别是在关键部位——联合装置安装的时候,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李久清

有一个叫侯文山的工程师是个大学生,他是联合装置开工的时候,技术组的组长,为了救焦化着火,他冲上去关阀门,因为把阀门一关火就灭了,关了阀门把油源切断了,就能把火扑灭,他为了救火,冒着火海钻进去,去关阀门,让喷出来的油,喷到他身上,烧死了。

因为厂址选在了山坡上,再加上原油罐、部分成品油罐要建在地下隐藏起来,土方、石方的工程量非常大。为加快建设进度,山东省政府决定从附近农村抽调部分壮劳力参加炼厂建设工作,称“亦工亦农”工,最多时达2500多人。

李久清

当时刚建厂的时候,这个地方没有围墙,啥也没有,建设材料就在地上放着,没有人动,什么也不丢。所以附近的农民对咱们厂的建设支援也是很大的。

胜利炼油厂的建厂方针中,有一条就是厂区不准建围墙,目的就是要求干部职工深入到群众中,像当年建立革命根据地一样搞好群众关系。在工地没有围墙,也没有保安人员的情况下,建筑材料和设备从来没有丢失过。有一次,附近一个村民在工地上拿了几块木板,公社领导发现后,立即组织人敲着锣打着鼓,让村民把木板送回了指挥部并赔礼道歉。

李久清

当时工农关系搞得很好,因为咱们石油工人作风比较过硬,农民也非常拥护咱们在这个地方搞炼油厂的建设。这些村里的村民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家属后来来了以后没有地方,都住在附近农村他们的民房里边,就像当年咱们八路军打仗的时候住在老乡家一样,我们当时都住在南仇和王朱农村的家里面。

当时,由于日夜加班赶工期,工地上人员非常紧张,但为了搞好群众关系,指挥部还是决定从各单位抽调5%的职工到附近村民家中从事农业生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炼油厂的建设中。正是靠着所有人的努力才换来了“胜利炼油厂速度”。

李久清

吃点苦,累点,这都不算啥,我们开始来的时候,就是白天8小时以外,吃完晚饭还要继续苦战,那个时候叫苦战,实际上就是加夜班,也不计报酬,也不讲价钱,也不讲时间,反正就是啥时候叫干啥时候就干。大家干劲还很足,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在这荒山野地里,咱们国家当时第一套联合装置,250万吨的加工量,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

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像李久清一样默默奉献的石油工人,山东胜利炼油厂稳步发展、不断壮大。如今5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胜利炼油厂已经发展成为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集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