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推荐 > 推荐

“AI公务员”来了!多地政务系统接入DeepSeek,山东一市入列先行
中华宽带网 2025-02-17 16:56:09 字号:- +

这两天,DeepSeek的“朋友圈”急速扩容。


部分微信用户发现微信搜索已经上线“AI搜索”功能,并接入DeepSeek-R1提供的“深度思考”服务;百度搜索和文心智能体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最值得一提的是,多地政务系统也陆续加入了这一“朋友圈”。随着DeepSeek被引入越来越多的领域,一大波行业变革正向我们走来。


据了解,2月8日,深圳市龙岗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已经在政务外网部署上线了DeepSeek-R1全尺寸模型,成为广东首个在政务信创环境下部署上线该模型的政府部门单位。2月10日,深圳完成DeepSeek R1(671B)满血版模型在政务云上的部署,并于2月13日组织开展全市使用操作培训,成为全省首个基于政务云信创环境下全市范围部署应用DeepSeek的城市,也标志着深圳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2月16日,深圳市基于政务云环境面向全市各区各部门正式提供DeepSeek模型应用服务,实现了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政务应用一体化赋能升级。


此外,深圳市福田区还推出了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上线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版,除了有DeepSeek通用能力外,还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首批满足240个业务场景使用。


这些“AI公务员”有多强?目前,11大类70名“数智员工”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民情周报、日报初稿一键生成。“安全生产助手”生成演练脚本效率提升100倍。“AI招商助手”企业分析筛选效率提升30%,分析时间缩至分钟级。“深小服”数智党务工作者覆盖党务咨询、流程规范各项业务,覆盖全区全体党务工作者。“AI任务督办助手”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按时完成率提升25%。


图片

▲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官宣正式部署接入DeepSeek。图源:广州日报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广州发布”2月16日消息,近日,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在政务外网正式部署上线DeepSeek-R1、V3 671B大模型。消息称,本次大模型上线工作依托数字广州创新实验室实施已完成DeepSeek-R1等模型深度适配国产硬件,将通过政务专网算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民生政策解读系统、12345热线工单分派等政务领域应用,政务办公、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多个热门政务领域已率先探索应用DeepSeek模型优化工作和服务场景。


此外,呼和浩特、赣州、无锡也陆续宣布完成政务环境DeepSeek系列大模型部署。


图片

▲图片来源:“无锡城运”微信公众号


山东,临沂率先打响全省政务系统接入DeepSeek“第一枪”。近日,临沂市基于政务云成功实现了DeepSeek本地化全栈部署,并率先完成“沂蒙慧眼”(企业精准画像)系统的接入应用,为临沂市政务服务领域注入了强劲AI动力。“沂蒙慧眼”系统在DeepSeek大模型加持下,新增了慧眼AI会话、画像报告自动生成、企业风险预警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数据关联分析与决策响应能力。


图片

▲图片来源:临沂市大数据局


此外,临沂市大数据局在实现DeepSeek本地化部署基础上,还创新研发了政务大模型调度平台,实现了接入管理、模型配置、权限管理、算力调度等功能,全市各部门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申请调用政务云大模型资源。下一步,临沂市将在更多领域推进DeepSeek大模型的创新应用,持续促进政务服务科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政务应用与人工智能结合,或将成为未来重要发展趋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6G与人工智能课题组组长、副研究员胡国庆分析指出,2025年,数字政府2.0版基本上已经建设完成。下一步,相信各地会积极部署数字政府3.0版。预计在“十五五”规划期间,数字政府规划和AI大模型应用将高度有机结合。AI如何提升政府层面的行政办公效率?胡国庆介绍,通过将重复烦琐的事务交由人工智能,以精简AI的政务效率,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政府部门尝试多种路径与AI相结合”。


目前看来,多地政务系统陆续接入DeepSeek,将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与质量、优化公共服务体验、推动政务智能化转型等多方面带来不小的变革。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山东政事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