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齐点淄博 > 山东

人文之美、山水之秀、文明之光…… 尼山有什么?
中华宽带网 2024-07-09 18:15:18 字号:- +

图片

尼山脚下,孔子故里。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再次如期而至,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山东。

图片

一直以来,尼山论坛就是山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一个亮点举措。而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被委以重任的山东,更是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从山东出发,透过“尼山之窗”,大国风范尽展。

1
以“尼山之窗”展“中国之美”

溯源最深沉的历史,才能开启最长远的未来。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齐鲁文化,让山东成为备受推崇的文化圣地。

魅力不凡的山东,美不胜收。这里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灿烂文化之美,有“岱青海蓝、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之美,有“淳朴热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之美……

文脉传承看齐鲁。近年来,山东深耕人文沃土,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不断迸发新活力,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站在了时代前沿,走出了一条文化“两创”的先行之路。

历时千载的齐鲁文化,至今生机盎然、光彩夺目。奋力建设文化强省的山东,正是“中国之美”的一个缩影。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就像一个窗口,让世界各国透过窗口了解山东之美、中国之美。本届论坛期间,与会嘉宾既可以在尼山大学堂观看《金声玉振》表演,与孔子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也可以探访尼山圣境,领略文脉古迹的厚重绵长;还可以漫步鲁源小镇,体验文旅休闲与乡村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实地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以“尼山之窗”展“中国之治”

文化兴,则国运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新时代新征程上,传统文化如何更好滋养并助力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

从尼山出发,探寻中国答案。“用礼义以成治”。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精神命脉,为“中国之治”提供了智慧启迪,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知识宝库。今天的“中国之治”,正是对中华传统文明坚持和发展、传承和创新的产物。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山东立足深厚传统文化资源,扛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职责使命,将文化传承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奋力建设文化强省,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为夯实“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做出了表率。

尼山为证:山东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3
以“尼山之窗”展“中国之智”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该往何处去?既考验人类担当,更考验大国智慧。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坚定不移倡导和实践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图片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传播中国主张、中国风格的舞台。论坛始终紧扣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积极推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已举办的九届论坛,共设置9个主议题、58个分议题,举办了近200场各类研讨、交流活动,论坛已成为不同文明对话交流、思想观点竞相迸发的重要平台。第十届论坛将举办2场主旨演讲、1场高端访谈、12场分议题对话会、7场平行论坛,为更好应对全球挑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尼山答案。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和智慧。儒家思想的文明之光,穿越历史,影响至今,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息息相通、相得益彰,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尼山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尼山”为媒,在一次次的沟通与交流中,越来越多的共识得以达成,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到一起,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大同”,以此来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探索治世之良方。

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本着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以平等的态度对不同文明进行探讨和交流,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互鉴中求得共识,共同应对挑战,进一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和探寻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道路上,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启示作用。

(资讯)



编辑:

扫码下载

齐点淄博APP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抖音号

扫码关注

齐点淄博快手号

淄博市广播电视台主办

举报邮箱:ztzbs@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3-6212015

鲁公网安备 37030302000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08号 鲁ICP备0905465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20121号